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食用動物.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食用動物. Show all posts
請你看電影~線上電影--食品公司/ 紀錄片

讓我們"吃"的人有"知"的權利
http://kankan.xunlei.com/vod/movie/47/47303flv.shtml
值得人類 都探討 專心看得一部電影
無法收看者 請安裝迅雷
即可試看全片
請支持正版
麥當勞真的厲害, 跟那些菸商大老闆一樣 .....
我們以為我們在選擇食物嗎 ? 事實上, 根本就沒有選擇 !
試看片 : http://kankan.xunlei.com/vod/movie/47/47303flv.shtml
◎簡介
一名幼兒吃了連鎖速食店的漢堡飽致死,揭發經食物工業化生產的牛肉,隱藏不可告人的恐怖秘密!
更可怕的是真相:快大肥雞的駭人面貌 ; 過度種植粟米的致命謊言 ; 大財團攏斷全球食品工業,只顧盈利,衍生病毒危害人類性命,矛頭直指全球最大食品供應國─美國。
《食品公司》更早著先機,深入美國豬肉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設於墨西哥的屠場,即H1N1病毒甲型流感的源頭。揭開一幕又一幕震撼的食物污染真相!
你的餐桌上是一個又一個的計時炸彈!你可以再置身事外嗎?
在電影《食品公司》中,導演羅伯特·肯納揭開了美國食品工業的面紗,暴露了在高度機械工業下被隱藏的一系列現象,比如美國消費者和ZhengFu監管機構的關係,美國農業部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微妙情況。美國的糧食供應現在被少數企業控制,他們經常是重視利潤高於一切,將其他的諸如顧客的健康,美國農民的生計,工人的安全和城市的環境,都棄之於不顧。
我們在市場上能看到比普通的雞胸脯更大的肉,毫無瑕疵的豬排,抗藥性的大豆種子,就算是番茄也很難變壞。但是我們也在其看似完美的背後,發現了新菌株大腸桿菌——這種有害的細菌使得每年美國至少有73,000名美國人因此得病。
美國的肥胖問題也很突出,尤其是在青少年中間,還有就是一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間。
影片的拍攝手法是通過採訪一些專家,比如埃裏克·施勞斯(《速食王國》的作者),
邁克·波蘭(《雜食者的兩難處境》的作者)
表達導演的觀點。還有就是隨著社會企業家的對話,展示一些前瞻性思考,比如全球第三大優酪乳公司Stonyfield的加里·赫士伯格,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雪蘭多山谷,Polyface農場的喬·薩拉丁。
《食品公司》揭露了食品業令人震驚的真相,包括人們吃的東西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和國家需要面對的一些問題。
影片簡評
作為一部專門將鏡頭對準日常食品的電影,尤其是當人們都對食物的營養充滿了好奇和渴望時,《食品公司》絕對是一部關於文明社會的恐怖影片。是的,食品工業一直以來有一個很令人放心的表面現象,
但是通過導演羅伯特 ·肯納提供的檔和材料,觀者預期,這對於市場的衝擊簡直就像《大白鯊》當年放映後對於沙灘旅遊業的衝擊一樣,可能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其中的一些一手資料直接揭露了市場的陰暗面,包括殘酷的農業企業競爭、工業生產的肉類問題,他們如何貪婪地操控著遺傳學和法律。一般這種紀錄式的資料可能並不引人注目,但是《食品公司》不僅在藝術上有很高的造詣,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顯然它並不是那種讓觀眾看的時候能有大嚼爆米花的電影,而是引發更深的思考。
資料來源 :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77305/
為了您及地球的健康,請選擇有機蔬食。
http://kankan.xunlei.com/vod/movie/47/47303flv.shtml
值得人類 都探討 專心看得一部電影
無法收看者 請安裝迅雷
即可試看全片
請支持正版
麥當勞真的厲害, 跟那些菸商大老闆一樣 .....
我們以為我們在選擇食物嗎 ? 事實上, 根本就沒有選擇 !
試看片 : http://kankan.xunlei.com/vod/movie/47/47303flv.shtml
◎簡介
一名幼兒吃了連鎖速食店的漢堡飽致死,揭發經食物工業化生產的牛肉,隱藏不可告人的恐怖秘密!
更可怕的是真相:快大肥雞的駭人面貌 ; 過度種植粟米的致命謊言 ; 大財團攏斷全球食品工業,只顧盈利,衍生病毒危害人類性命,矛頭直指全球最大食品供應國─美國。
《食品公司》更早著先機,深入美國豬肉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設於墨西哥的屠場,即H1N1病毒甲型流感的源頭。揭開一幕又一幕震撼的食物污染真相!
你的餐桌上是一個又一個的計時炸彈!你可以再置身事外嗎?
在電影《食品公司》中,導演羅伯特·肯納揭開了美國食品工業的面紗,暴露了在高度機械工業下被隱藏的一系列現象,比如美國消費者和ZhengFu監管機構的關係,美國農業部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微妙情況。美國的糧食供應現在被少數企業控制,他們經常是重視利潤高於一切,將其他的諸如顧客的健康,美國農民的生計,工人的安全和城市的環境,都棄之於不顧。
我們在市場上能看到比普通的雞胸脯更大的肉,毫無瑕疵的豬排,抗藥性的大豆種子,就算是番茄也很難變壞。但是我們也在其看似完美的背後,發現了新菌株大腸桿菌——這種有害的細菌使得每年美國至少有73,000名美國人因此得病。
美國的肥胖問題也很突出,尤其是在青少年中間,還有就是一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間。
影片的拍攝手法是通過採訪一些專家,比如埃裏克·施勞斯(《速食王國》的作者),
邁克·波蘭(《雜食者的兩難處境》的作者)
表達導演的觀點。還有就是隨著社會企業家的對話,展示一些前瞻性思考,比如全球第三大優酪乳公司Stonyfield的加里·赫士伯格,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雪蘭多山谷,Polyface農場的喬·薩拉丁。
《食品公司》揭露了食品業令人震驚的真相,包括人們吃的東西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和國家需要面對的一些問題。
影片簡評
作為一部專門將鏡頭對準日常食品的電影,尤其是當人們都對食物的營養充滿了好奇和渴望時,《食品公司》絕對是一部關於文明社會的恐怖影片。是的,食品工業一直以來有一個很令人放心的表面現象,
但是通過導演羅伯特 ·肯納提供的檔和材料,觀者預期,這對於市場的衝擊簡直就像《大白鯊》當年放映後對於沙灘旅遊業的衝擊一樣,可能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其中的一些一手資料直接揭露了市場的陰暗面,包括殘酷的農業企業競爭、工業生產的肉類問題,他們如何貪婪地操控著遺傳學和法律。一般這種紀錄式的資料可能並不引人注目,但是《食品公司》不僅在藝術上有很高的造詣,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顯然它並不是那種讓觀眾看的時候能有大嚼爆米花的電影,而是引發更深的思考。
資料來源 :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77305/
為了您及地球的健康,請選擇有機蔬食。
(以下最新資料供參考~我們的台灣也在第一批氣候難民的名單內)
哥本哈根的第一滴熱淚
斐濟南太平洋大學24歲女學生李薇珂菡(Leah Wickham),於 2009年12月7日在哥本哈根,第15屆氣候會議開幕的2分鐘含淚演講,讓聆聽的與會者都動容掉下熱淚。過去100年來海平面已經上升 17公分,世界上已經有八個島國淹沒,斐濟現在岌岌可危,很快就會沒有立足之地。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李薇珂菡無助熱淚的演講影片和演講重點內容。
「50年後,我的兒女會長大成家立業,希望那時他們還能叫我們美麗島國是個家園。」
「我寄望與會的決策者能簽訂協約,確保我們交給後代的是一個安全的世界。」
「我們這一代所有的希望和夢想,都依靠這次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了。」
李薇珂菡遞交一份一千萬人連署簽名的請願書,給大會主席康妮海格Connie Hedegaard和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組織UNFCCC執行秘書伊夫德寶Yvo de Boer,內容有三項要點:
1. 請求這次會議能簽訂一份「公平、有雄心、有約束力的協定」。
2. 請求富國捐助一億美金,協助受氣候變遷影響的窮國脫離險境。
3. 請求簽訂具有約束力的協定,限制二氧化碳的濃度必須維持在350ppm以下。
(二氧化碳安全上限是350ppm,但現在世界的濃度已經高達387ppm)
衷心希望這次與會的各國政要,能如李薇珂菡所訴求,簽訂一份「公平、有雄心、有約束力的協定」。救我們自己,救我們地球。
台灣這次當然沒有缺席,是由環保署代表參加。在氣候專家的排名中,台灣、南太平洋(斐濟等島國)、越南、孟加拉、加勒比海都列為第一批氣候難民。莫拉克水災已經讓我們知道氣候難民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我們已經身在險中,台灣沿海多是平原和盆地,甚至是低窪地,前有海水上漲,後有山上土石流,前後夾攻,我們的退路在哪裡?
雖無退路,但可化險為夷,只要針對三大溫室氣體來源,對症下藥,就可藥 到病除,恢復台灣和地球健康:
第一大溫室氣體來源:畜牧業的牛羊豬雞等的排泄物、放的屁和打的嗝,居然就佔了51%。
第二大溫室氣體來源:交通工具
第三大溫室氣體來源:工廠
解決方法:
1. 採行有機植物性飲食
就如同美國前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高爾告訴美國廣播公司:「我不是素食者,但我已大量減少肉食。全世界肉食增加是造成此一全球性危機的主因之一,是無庸置疑的,這不只是二氧化碳而已,還包括肉生產過程所消耗的大量水資源,當然還有對健康的不良影響。在日常飲食中以蔬果取代肉食是負責任的作法。」
2. 省油方案
- 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捷運、公車、火車)和自行車
- 若需私人汽/機車,多採用共乘方式,並選購油電混合車
3. 購買綠能標章的產品
經濟部和工研院的綠能標章網站
http://www.energylabel.org.tw/purchasing/product/list.asp
裡面有通過政府認證的233家品牌、3624款節能標章產品供挑選
美國於哥本哈根開幕之際,於 12月7日宣布管制六項溫室氣體及相關產業,以「清潔空氣法」限制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六種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產業有石化產業、畜牧業、電子產業等。(這真要為美國歐巴馬總統鼓鼓掌)
其實暖化的原因大家都已經知道,現在地球和台灣需要你我大家走出改變的第一步,改變需要勇氣和恆心,讓我們一起來改變自己,然後這個世界就自然改變了。
來源: 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95368386663
運豬車急駛屠宰場翻覆 半數豬喪命

桃園往鶯歌大街上,竟然傳來豬叫聲!重達上百斤的豬到處橫躺,有的豬奄奄一息、有的豬滿身是傷,都是這台運豬車疑似煞車失靈,直接衝進招牌店家,整輛車翻覆,100頭豬飽受驚嚇「哀嚎遍野」。
還有30多頭豬卡在聯結車上動彈不得,露出無助眼神,天氣實在太熱,消防隊員拿救火的水柱來替豬降溫。記者:「有嚇到嗎?」招牌店家老闆:「有啊,怎麼會沒有,整個人『皮皮剉』。」
真的嚇壞了,看看店家裡滿目瘡痍,鐵捲門被擠壓歪七扭八,家具也面目全非。
員警和消防隊員,只好出動大型拖吊車把運豬車拖出來,只是這副大豬逗留街上奇景,讓圍觀民眾很好奇。路人:「沒看過這種景象,就拍下來,你看豬都流血了。」
運豬車翻覆的驚魂記,還好駕駛和裡頭兩名員工只受到輕傷,而這些準備送上斷頭台的豬,死傷先超過一半。
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14/8/1r2d7.html
綠色和平警告 2048年漁源恐耗竭

台灣人愛吃鮪魚,不過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提出警告,指出按照世界各國目前的捕撈速度,到了2048年、很多具有經濟價值的魚類、將會被消耗殆盡。因此呼籲台灣能夠減少五成的鮪魚捕撈量。
新鮮的黑鮪魚沙西米,是許多老饕的最愛,目前全世界有一半鮪魚是來自中西太平洋,光在2007年,日、韓、台灣、印尼幾國國家,就捕撈了太平洋內八成的鮪魚,「綠色和平」警告,如果人類再這樣毫無節制,到了2048年,海洋內剩下的生物,可能只有浮游生物和水母。
其實,台灣人最愛吃的「黑甕串」,是瀕臨危險的藍鰭鮪,我們捕撈的數量,是全球第二大,僅次於日本,綠色和平今年還開著「希望號」,在太平洋抓到台灣漁船違法在公海區域捕撈,網子上的魚鉤還誤捕了保育類的綠蠵龜,綠色和平直接在台灣漁船上噴上「海盜」的英文字,呼籲台灣漁船自重。
針對綠色和平呼籲,包括台灣在內的國家,能夠減少五成的鮪魚捕撈量,讓海洋永續生存,但漁業署表示,目前不會做這樣片面的決定,還是按照國際漁業保育組織規定,捕撈配額規定的數量。
記者林靜梅王威雄台北報導。
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825/51/1ptp2.html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請馬總統與蕭副總統正視莫拉克災情背後真正的成因: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與肉食社會
※總統府長官欲閱讀投書總統府後續內容請往下捲動至紅字,感謝~※
總統與副總統您們好,我們是福爾摩莎動物權利小組 ANIMOSA。
講求拼經濟的台灣一向對非主流的社會議題不重視,不若許多已開發國家般擁有眾多且影響力龐大的社團組織在敦促這些與人類眼前利益看似無直接相關的事務;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口號早已不是國際間的新聞,然而當前台灣包含政府與百姓大眾,卻鮮少有人在意這個越發嚴重的問題,了解問題真正根源者更是少之又少,也有不在少數的人有意或無意地故意否認事態之嚴重。
在此次莫拉克颱風帶來的嚴重水患中,不論各處關於災害的報導、討論、批評幾乎都不離在救災與預報系統上的問題打轉,而沒有人探討何以 每年皆有不足為奇的颱風會變得越來越具破壞力 ?
儘管並非每個颱風都是破壞力驚人,也不是每年皆有重大天災出現,然而若回顧紀錄,即可察覺到 暴風雨的威力與次數明顯地在近十幾二十年間提升了,而同屬天災的地震卻仍屬周期性地產生並無特別之變化,舉例賀伯、納莉、敏督莉、陶芝、甚至美國的卡翠納等,皆可發現颱風的破壞力在近年內不斷增強,強的主要不在於風勢,而是爆炸性的傾盆雨勢導致的洪患與淹水對生命財產之大規模破壞,地處多山的台灣也在這段期間內發明了新名詞:土石流。
驚人的雨勢正是全球暖化的鐵證,從1970年起,全球暖化的現象已經導致海溫增加了0.6℃,雖然這樣的海溫增加幅度聽起來很小,但是卻能夠大幅影響熱帶風暴的強度,就像卡崔娜颶風經過墨西哥灣流的時候,海溫只要上升1℃,就能讓颶風的強度整整增加一個等級,因為熱帶低氣壓生成颱風時會因比較高的溫度吸收更多的水汽。在台灣溫度卻上升了攝氏0.98~1.43度。其溫度並非平緩溫和地上升,而是上下劇烈振蕩;因此,夏天會更熱、冬天則有幾天會更冷。
暖化增強颱風雨量之下,正常的雨季反而逐漸消失,以台灣為例,因冬春溫度較往年高,鋒面往北移梅雨季節即成乾梅,因而氣候變得極端,夏秋更濕冬春更乾,乾季缺乏小雨之保溼易造成乾旱甚至土地沙漠化,夏季暴雨大增,造成水庫集水區嚴重混濁反而導致無預警停水多天,而夾帶大量雜質的暴雨對水利設施傷害亦相當大,甚至造成對防旱弊遠大於利的洪水,也因此產生冬天夏天都停水的狀況。
除了颱風增強外,暖化的直接衝擊是地表溫度上升造成熱浪乾旱,減低農作物生產並提高空調能源消耗,因熱帶高氣壓範圍由赤道往高緯度擴張,副熱帶的範圍不斷擴大,澳洲、中國內地與美國西南部的農業近幾年已明顯感受到長期乾旱。
暖化使得海平面上升,只要再過66年,台灣周圍的海平面就會上升1公尺,屆時台南市安平區就有50%土地要消失,宜蘭的五結鄉也有27.2%的土地將淹沒在海平面之下;嘉南平原將有171公頃土地被海水淹沒。
以上這些狀況是聯合國政府際氣候變更會 IPCC、美國航太總署 NASA、英國環境署 BEA、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等單位都認同的將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暖化後果。
那麼追根究底全球暖化的主因是什麼呢 ?當台灣人已廣泛使用日光燈,環保新聞卻仍在宣傳比日光燈不省電的省電燈泡時;當大眾運輸工具因私有車輛過多以致搭乘大眾運輸人數少反而更不環保時;當汙染矛頭大多喜歡指向工業區時;我們必須明白道出暖化與許許多多環境問題背後的真正元兇,在於非必要之屠殺無數無辜生命的畜產養殖與相關行業!當代對於肉、蛋、奶、毛、皮等之消費不過資本主義之虛榮被神化之結果,大量浪費糧食、水、土地、石油資源,卻完全沒有無可取代之必要性!包含IPCC、聯合國農糧組織FAO、美國環保署EPA 、康乃爾/柏克萊/紐約等大學教授皆指出,全球暖化超過一半的貢獻來自畜牧產業!FAO更撰寫研究報告「Livestock's Long Shadow家畜禽的巨大陰影」來描述此問題之嚴重性。
讀過暖化報導者皆知二氧化碳CO2為溫室氣體,卻很少人知道 甲烷CH4、氧化亞氮(笑氣)N2O,是吸熱效果勝過二氧化碳28倍與296倍的溫室氣體,而它們的最大主要來源就是:這些卑賤地遭到人類奴役、拆散家庭、屠戮的豬牛羊雞鴨鵝及鹿馬魚等動物,在生存過程中排放與其排泄物所產生的的氣體,這些動物產生約20%於所有人類活動之溫室氣體總量(大於所有交通工具之排放量),卻對暖化有60%的「貢獻」(尚不包括養殖加工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這是因為其產生的主要為甲烷與笑氣,而一般工業排放二氧化碳因其廢氣經常帶有懸浮微粒,反而有助於降低大氣溫度而抵消許多自身之暖化貢獻。
全球25億隻豬與13億隻牛每年排泄的含氮廢物為8千多萬噸(這是不包含47億蛋雞、440億肉雞與無數其它經濟動物的數字),而全人類每年排泄含氮廢物僅3千萬噸左右,1隻牛1日排放的氣體約15公升,排泄物中的氨NH3則會造成酸雨(佔人類活動製造氨量的2/3),台灣雖不算畜牧大國,但進口大量肉奶等產品仍與自己養殖相同。
儘管肉食文化如此深厚,美國環保署EPA已即將對畜牧場的每隻牛開徵175美元的暖化稅進而提高牛肉與奶之售價,而美國民間善待動物組織PETA亦結合國會議員連署要求對所有養殖動物產品徵暖化稅,推行素食抗暖是最有效也最友善的策略,資源浪費第一名的美國也開始願意做,台灣不該繼續置身21世紀氣候變遷與動物權利議題之事外。
八八水災固然人類災情慘重,但因為人類的監禁,十萬餘的豬與五百萬餘的雞逃脫不了而溺死,他們無盡的冤屈有誰來平反?若人類思考未來時能放入對地球所有公民–自然、動物、人之友善考量,才能有效解決當前的文明危機。
(圖片出處 : 蘋果日報)
礙於網頁篇幅,主題文章至此,感謝正副總統與幕僚長官之聆聽,若您有興趣了解關於肉食社會之其它資源浪費、汙染、衛生問題與殘害非人類動物之於道德價值的完全淪喪,推薦您觀賞此紀錄片:動物權經典:Earthlings 地球上的生靈
※以上為投書總統府內容,以下為貼於本網站之內容※
環境
不論相關利益者如何反對,聯合國農糧組織與美國環保署仍不得不承認,當前崇尚肉食的社會,為了養殖家畜禽魚類等動物來加工剝削,相關行業浪費掉浪費地球上1/3的土地與糧食資源,轉換出只能養活1/20於投入資源的動物產品、養出一隻肉牛消耗的淡水可以浮起一艘驅逐艦畜牧業耗盡全美17州的地下水,摧毀大半南美雨林並因抽水畜牧與開闢牧場造成綠地沙漠化與生物多樣性毀滅、排泄物較人類多很多的農場動物汙染較所有工業還多的水域(台灣養豬業造成2/3的水汙染 美國畜牧業汙染35000英里大於工業總合的河川)、浪費石油(美國跟動物養殖加工相關的行業用掉全美1/3石油)、用掉一國總生產中70%的農藥與抗生素且儘管如此仍然得對跨國傳染病(如流感、沙門氏菌、狂牛症、瘟疫、肺結核…)負主要的責任。而這些都是在單純素食的環境上多加一大圈的沒必要負擔。
在此前提下,人類又如何能以「獅子老虎也吃肉」為自己辯護?獅虎尚且不奴役獵物之族群,亦不浪費糧食飼養獵物,且獅虎之數量是何其地少,種種條件,自視文明的人類將不能再用比「野獸」還差勁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物種歧視 VS種族主義
他們被稱為「生產肉與其它副產品(如皮)的經濟動物」,一生來就硬是被從母親身邊搶走,在永遠髒臭卻無法盥洗的集中營度過除了吃喝以外什麼也不能做的短促一生,他們在無麻醉下被剪耳剪腳、被閹割;生命中八成時間處於生病或受傷狀態,常在同伴面前大批而全無尊嚴地死去,甚至在尚未出生時硬是連同母親一起被殺害取出。

她/他們是人類的廉價奴工,卻完全沒有受到任何法律保護,她/他們以痛苦與健康極速損耗替人類生產蛋、奶、毛,甚至休閒娛樂與血清,一生中永無休止地面對不斷的懷孕、沉重的身體、孩子被綁架的心碎、炎熱的氣候、完全沒有隱私甚至活動空間的居所、以及十分疼痛的產品生產過程,卻被視為沒有感情可以隨時汰舊換新的「生產機器」。

誰需要去想像地獄長什麼樣子? 因為它每天在生活周遭上演!
當廉價奴工生產力下降後,冷血至極的主人便將她/他們如同大部分生來割肉的動物一般賣到屠宰場去,剝削身體的最後價值,她/他們跟那些生來就為了被人殺來食肉的自己後代一樣:在哭泣顫抖中聞著、聽著、看著同伴被屠殺,最後輪到自己被肢解(剝皮、割去四肢與頭尾、剖腹挖內臟…),他們被打昏後倒吊以致腿骨折後甦醒過來,接著被割喉看著自己血不斷灑下最後在扭動中斷氣,有的甚至在清醒且不斷抵抗中被倒吊,或是在電擊過程中嚴重燒傷而不曾昏厥。

素(蔬)食 VS肉食
人類真的需要剝削其它動物來「營養」自己嗎? 包含國內外的知名內科醫師、台大醫院院長、交大/康乃爾大學等校的教授、華府非營利組織「責任醫療醫師委員會 PCRM」都認為純素的飲食比葷食益處良多;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顯示動物蛋白質和造成身體酸化致癌與導致骨質疏鬆有相當大的關係;而動物油、膽固醇、乳製品造就心血管疾病;奶類則對拉肚子與免疫系統過敏反應大有關係…遑論動物在骯髒擁擠不堪的養殖場中每天被餵食藥物且經常生病受傷施打抗生素而殘留在人吃下的產品中以致癌症更普遍。PCRM已要求全美各級學校開始提供素食給學生選擇。
當前絕大多數人都還認為素(蔬)食是佛教徒或是老人崇尚清淡的事,事實上 現代有如此多的固態或飲品類的素食種類早已能滿足口腹與視覺之慾,就冰淇淋、起司、荷包蛋皆有替代品;皮與毛製品亦早有相似度百分百卻較便宜之替代品。

素食者真有如肉食社會説的弱不禁風嗎? 自古來賢士名人皆有長壽之素食者:舉凡、王維、孫中山、甘地、托爾斯泰、史懷哲、富蘭克林、愛因斯坦、畢達哥拉斯、林肯、康德、珍古德、雀兒喜柯林頓(柯林頓總統之女)、尼可拉泰斯拉(傳奇天才科學家)、保羅麥卡尼爵士(披頭四樂團)、佛瑞斯威特克(奧斯卡影帝)…等,皆是認為所有動物該獲得平等對待之素食者。

生命為平等
只要有機會,這些動物都跟人類一樣想要跟父母朋友在一起,他們會笑會哭當然更不想被殺。
民主是選擇的自由,但一人之自由不該侵犯其它生命之權利,非人類動物是「弱勢中的弱勢」,他們生存的目的跟您我一樣是為了健康快樂活下去,當然也是這個島上的居民 ! 本小組欲傳達的並非「教導人人喜愛動物」,而是跟尊重別人一樣尊重其它動物之生存自由權 ,因為只要是一個個體,則其重要性都不大於一個亦不少於一個。
動物權利也不該因物種歧視行為事關某些人之經濟利益而被視為「有損人類生計」而被拒絕,產業結構與內涵是可以改變的,若此問題沒立場變革,那麼歷史上奴隸制度、獨裁專政的恐怖狀態,是否也要因為當時事關某些人的利益而不能求時代之改變呢?
何況,物種歧視所牽涉的尚涉及包含人類在內全球生態環境的未來!!

以上,謝謝您的聆聽~
相關參考來源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5088649.shtml颱風與暖化新聞http://www.nasa.gov/worldbook/global_warming_worldbook.html 美國航太署NASA全球暖化報導
www.rcec.sinica.edu.tw/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www.gcc.ntu.edu.tw/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http://www.environment-agency.gov.uk/ 英國環境署(附洪水警告)
http://www.ipcc.ch/ 聯合國政府際氣候變更會
http://www.epa.gov/ 美國環保署
http://www.unixville.com/aggregator/danmas/barton808/entry/a_jolt_of_caffeine_for?page=642美國環保署牛暖化稅新聞
http://www.fao.org/docrep/010/a0701e/a0701e00.HTM 聯合國農糧組織-家畜禽的巨大陰影
http://www.pcrm.org/ 美國責任醫藥內科醫生委員會
http://www.pcrm.org/health/veginfo/ 美國責任醫藥內科醫生委員會素食指南
http://www.goatless.org/2008/01/21/ipcc-again聯合國政府際氣候變更會主席講述素食抗暖化新聞
不生病的生活(新谷弘貫醫師)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美國康乃兩大學營養生物化學榮譽教授柯林.坎貝爾博士)
吃錯了當然會生病(陳俊旭醫師)
http://www.hlshb.gov.tw/mediafile/152/news/181/2009-7/2009-7-10-9-25-16-nf1.ppt(許尚文醫師鼓勵素食)
總統與副總統您們好,我們是福爾摩莎動物權利小組 ANIMOSA。
講求拼經濟的台灣一向對非主流的社會議題不重視,不若許多已開發國家般擁有眾多且影響力龐大的社團組織在敦促這些與人類眼前利益看似無直接相關的事務;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口號早已不是國際間的新聞,然而當前台灣包含政府與百姓大眾,卻鮮少有人在意這個越發嚴重的問題,了解問題真正根源者更是少之又少,也有不在少數的人有意或無意地故意否認事態之嚴重。
在此次莫拉克颱風帶來的嚴重水患中,不論各處關於災害的報導、討論、批評幾乎都不離在救災與預報系統上的問題打轉,而沒有人探討何以 每年皆有不足為奇的颱風會變得越來越具破壞力 ?
儘管並非每個颱風都是破壞力驚人,也不是每年皆有重大天災出現,然而若回顧紀錄,即可察覺到 暴風雨的威力與次數明顯地在近十幾二十年間提升了,而同屬天災的地震卻仍屬周期性地產生並無特別之變化,舉例賀伯、納莉、敏督莉、陶芝、甚至美國的卡翠納等,皆可發現颱風的破壞力在近年內不斷增強,強的主要不在於風勢,而是爆炸性的傾盆雨勢導致的洪患與淹水對生命財產之大規模破壞,地處多山的台灣也在這段期間內發明了新名詞:土石流。
驚人的雨勢正是全球暖化的鐵證,從1970年起,全球暖化的現象已經導致海溫增加了0.6℃,雖然這樣的海溫增加幅度聽起來很小,但是卻能夠大幅影響熱帶風暴的強度,就像卡崔娜颶風經過墨西哥灣流的時候,海溫只要上升1℃,就能讓颶風的強度整整增加一個等級,因為熱帶低氣壓生成颱風時會因比較高的溫度吸收更多的水汽。在台灣溫度卻上升了攝氏0.98~1.43度。其溫度並非平緩溫和地上升,而是上下劇烈振蕩;因此,夏天會更熱、冬天則有幾天會更冷。
暖化增強颱風雨量之下,正常的雨季反而逐漸消失,以台灣為例,因冬春溫度較往年高,鋒面往北移梅雨季節即成乾梅,因而氣候變得極端,夏秋更濕冬春更乾,乾季缺乏小雨之保溼易造成乾旱甚至土地沙漠化,夏季暴雨大增,造成水庫集水區嚴重混濁反而導致無預警停水多天,而夾帶大量雜質的暴雨對水利設施傷害亦相當大,甚至造成對防旱弊遠大於利的洪水,也因此產生冬天夏天都停水的狀況。
除了颱風增強外,暖化的直接衝擊是地表溫度上升造成熱浪乾旱,減低農作物生產並提高空調能源消耗,因熱帶高氣壓範圍由赤道往高緯度擴張,副熱帶的範圍不斷擴大,澳洲、中國內地與美國西南部的農業近幾年已明顯感受到長期乾旱。
暖化使得海平面上升,只要再過66年,台灣周圍的海平面就會上升1公尺,屆時台南市安平區就有50%土地要消失,宜蘭的五結鄉也有27.2%的土地將淹沒在海平面之下;嘉南平原將有171公頃土地被海水淹沒。
以上這些狀況是聯合國政府際氣候變更會 IPCC、美國航太總署 NASA、英國環境署 BEA、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等單位都認同的將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暖化後果。
那麼追根究底全球暖化的主因是什麼呢 ?當台灣人已廣泛使用日光燈,環保新聞卻仍在宣傳比日光燈不省電的省電燈泡時;當大眾運輸工具因私有車輛過多以致搭乘大眾運輸人數少反而更不環保時;當汙染矛頭大多喜歡指向工業區時;我們必須明白道出暖化與許許多多環境問題背後的真正元兇,在於非必要之屠殺無數無辜生命的畜產養殖與相關行業!當代對於肉、蛋、奶、毛、皮等之消費不過資本主義之虛榮被神化之結果,大量浪費糧食、水、土地、石油資源,卻完全沒有無可取代之必要性!包含IPCC、聯合國農糧組織FAO、美國環保署EPA 、康乃爾/柏克萊/紐約等大學教授皆指出,全球暖化超過一半的貢獻來自畜牧產業!FAO更撰寫研究報告「Livestock's Long Shadow家畜禽的巨大陰影」來描述此問題之嚴重性。
讀過暖化報導者皆知二氧化碳CO2為溫室氣體,卻很少人知道 甲烷CH4、氧化亞氮(笑氣)N2O,是吸熱效果勝過二氧化碳28倍與296倍的溫室氣體,而它們的最大主要來源就是:這些卑賤地遭到人類奴役、拆散家庭、屠戮的豬牛羊雞鴨鵝及鹿馬魚等動物,在生存過程中排放與其排泄物所產生的的氣體,這些動物產生約20%於所有人類活動之溫室氣體總量(大於所有交通工具之排放量),卻對暖化有60%的「貢獻」(尚不包括養殖加工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這是因為其產生的主要為甲烷與笑氣,而一般工業排放二氧化碳因其廢氣經常帶有懸浮微粒,反而有助於降低大氣溫度而抵消許多自身之暖化貢獻。
全球25億隻豬與13億隻牛每年排泄的含氮廢物為8千多萬噸(這是不包含47億蛋雞、440億肉雞與無數其它經濟動物的數字),而全人類每年排泄含氮廢物僅3千萬噸左右,1隻牛1日排放的氣體約15公升,排泄物中的氨NH3則會造成酸雨(佔人類活動製造氨量的2/3),台灣雖不算畜牧大國,但進口大量肉奶等產品仍與自己養殖相同。
儘管肉食文化如此深厚,美國環保署EPA已即將對畜牧場的每隻牛開徵175美元的暖化稅進而提高牛肉與奶之售價,而美國民間善待動物組織PETA亦結合國會議員連署要求對所有養殖動物產品徵暖化稅,推行素食抗暖是最有效也最友善的策略,資源浪費第一名的美國也開始願意做,台灣不該繼續置身21世紀氣候變遷與動物權利議題之事外。
八八水災固然人類災情慘重,但因為人類的監禁,十萬餘的豬與五百萬餘的雞逃脫不了而溺死,他們無盡的冤屈有誰來平反?若人類思考未來時能放入對地球所有公民–自然、動物、人之友善考量,才能有效解決當前的文明危機。

礙於網頁篇幅,主題文章至此,感謝正副總統與幕僚長官之聆聽,若您有興趣了解關於肉食社會之其它資源浪費、汙染、衛生問題與殘害非人類動物之於道德價值的完全淪喪,推薦您觀賞此紀錄片:動物權經典:Earthlings 地球上的生靈
※以上為投書總統府內容,以下為貼於本網站之內容※
環境
不論相關利益者如何反對,聯合國農糧組織與美國環保署仍不得不承認,當前崇尚肉食的社會,為了養殖家畜禽魚類等動物來加工剝削,相關行業浪費掉浪費地球上1/3的土地與糧食資源,轉換出只能養活1/20於投入資源的動物產品、養出一隻肉牛消耗的淡水可以浮起一艘驅逐艦畜牧業耗盡全美17州的地下水,摧毀大半南美雨林並因抽水畜牧與開闢牧場造成綠地沙漠化與生物多樣性毀滅、排泄物較人類多很多的農場動物汙染較所有工業還多的水域(台灣養豬業造成2/3的水汙染 美國畜牧業汙染35000英里大於工業總合的河川)、浪費石油(美國跟動物養殖加工相關的行業用掉全美1/3石油)、用掉一國總生產中70%的農藥與抗生素且儘管如此仍然得對跨國傳染病(如流感、沙門氏菌、狂牛症、瘟疫、肺結核…)負主要的責任。而這些都是在單純素食的環境上多加一大圈的沒必要負擔。
在此前提下,人類又如何能以「獅子老虎也吃肉」為自己辯護?獅虎尚且不奴役獵物之族群,亦不浪費糧食飼養獵物,且獅虎之數量是何其地少,種種條件,自視文明的人類將不能再用比「野獸」還差勁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物種歧視 VS種族主義
他們被稱為「生產肉與其它副產品(如皮)的經濟動物」,一生來就硬是被從母親身邊搶走,在永遠髒臭卻無法盥洗的集中營度過除了吃喝以外什麼也不能做的短促一生,他們在無麻醉下被剪耳剪腳、被閹割;生命中八成時間處於生病或受傷狀態,常在同伴面前大批而全無尊嚴地死去,甚至在尚未出生時硬是連同母親一起被殺害取出。

她/他們是人類的廉價奴工,卻完全沒有受到任何法律保護,她/他們以痛苦與健康極速損耗替人類生產蛋、奶、毛,甚至休閒娛樂與血清,一生中永無休止地面對不斷的懷孕、沉重的身體、孩子被綁架的心碎、炎熱的氣候、完全沒有隱私甚至活動空間的居所、以及十分疼痛的產品生產過程,卻被視為沒有感情可以隨時汰舊換新的「生產機器」。

誰需要去想像地獄長什麼樣子? 因為它每天在生活周遭上演!
當廉價奴工生產力下降後,冷血至極的主人便將她/他們如同大部分生來割肉的動物一般賣到屠宰場去,剝削身體的最後價值,她/他們跟那些生來就為了被人殺來食肉的自己後代一樣:在哭泣顫抖中聞著、聽著、看著同伴被屠殺,最後輪到自己被肢解(剝皮、割去四肢與頭尾、剖腹挖內臟…),他們被打昏後倒吊以致腿骨折後甦醒過來,接著被割喉看著自己血不斷灑下最後在扭動中斷氣,有的甚至在清醒且不斷抵抗中被倒吊,或是在電擊過程中嚴重燒傷而不曾昏厥。

素(蔬)食 VS肉食
人類真的需要剝削其它動物來「營養」自己嗎? 包含國內外的知名內科醫師、台大醫院院長、交大/康乃爾大學等校的教授、華府非營利組織「責任醫療醫師委員會 PCRM」都認為純素的飲食比葷食益處良多;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顯示動物蛋白質和造成身體酸化致癌與導致骨質疏鬆有相當大的關係;而動物油、膽固醇、乳製品造就心血管疾病;奶類則對拉肚子與免疫系統過敏反應大有關係…遑論動物在骯髒擁擠不堪的養殖場中每天被餵食藥物且經常生病受傷施打抗生素而殘留在人吃下的產品中以致癌症更普遍。PCRM已要求全美各級學校開始提供素食給學生選擇。
當前絕大多數人都還認為素(蔬)食是佛教徒或是老人崇尚清淡的事,事實上 現代有如此多的固態或飲品類的素食種類早已能滿足口腹與視覺之慾,就冰淇淋、起司、荷包蛋皆有替代品;皮與毛製品亦早有相似度百分百卻較便宜之替代品。

素食者真有如肉食社會説的弱不禁風嗎? 自古來賢士名人皆有長壽之素食者:舉凡、王維、孫中山、甘地、托爾斯泰、史懷哲、富蘭克林、愛因斯坦、畢達哥拉斯、林肯、康德、珍古德、雀兒喜柯林頓(柯林頓總統之女)、尼可拉泰斯拉(傳奇天才科學家)、保羅麥卡尼爵士(披頭四樂團)、佛瑞斯威特克(奧斯卡影帝)…等,皆是認為所有動物該獲得平等對待之素食者。

生命為平等
只要有機會,這些動物都跟人類一樣想要跟父母朋友在一起,他們會笑會哭當然更不想被殺。

民主是選擇的自由,但一人之自由不該侵犯其它生命之權利,非人類動物是「弱勢中的弱勢」,他們生存的目的跟您我一樣是為了健康快樂活下去,當然也是這個島上的居民 ! 本小組欲傳達的並非「教導人人喜愛動物」,而是跟尊重別人一樣尊重其它動物之生存自由權 ,因為只要是一個個體,則其重要性都不大於一個亦不少於一個。
動物權利也不該因物種歧視行為事關某些人之經濟利益而被視為「有損人類生計」而被拒絕,產業結構與內涵是可以改變的,若此問題沒立場變革,那麼歷史上奴隸制度、獨裁專政的恐怖狀態,是否也要因為當時事關某些人的利益而不能求時代之改變呢?
何況,物種歧視所牽涉的尚涉及包含人類在內全球生態環境的未來!!

以上,謝謝您的聆聽~
相關參考來源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5088649.shtml颱風與暖化新聞http://www.nasa.gov/worldbook/global_warming_worldbook.html 美國航太署NASA全球暖化報導
www.rcec.sinica.edu.tw/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www.gcc.ntu.edu.tw/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http://www.environment-agency.gov.uk/ 英國環境署(附洪水警告)
http://www.ipcc.ch/ 聯合國政府際氣候變更會
http://www.epa.gov/ 美國環保署
http://www.unixville.com/aggregator/danmas/barton808/entry/a_jolt_of_caffeine_for?page=642美國環保署牛暖化稅新聞
http://www.fao.org/docrep/010/a0701e/a0701e00.HTM 聯合國農糧組織-家畜禽的巨大陰影
http://www.pcrm.org/ 美國責任醫藥內科醫生委員會
http://www.pcrm.org/health/veginfo/ 美國責任醫藥內科醫生委員會素食指南
http://www.goatless.org/2008/01/21/ipcc-again聯合國政府際氣候變更會主席講述素食抗暖化新聞
不生病的生活(新谷弘貫醫師)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美國康乃兩大學營養生物化學榮譽教授柯林.坎貝爾博士)
吃錯了當然會生病(陳俊旭醫師)
http://www.hlshb.gov.tw/mediafile/152/news/181/2009-7/2009-7-10-9-25-16-nf1.ppt(許尚文醫師鼓勵素食)
人造肉漢堡? 人類未來大勢所趨

人造肉漢堡?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情境,運用最先進生物科技,人類的飲食習慣與口味在十年之內,可能會有革命性變化。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一群前衛科學家正在實驗室培養真的動物蛋白質,他們不但宣稱這將有助於動物的福祉,人類與地球也將更健康。
研究團隊「新收穫」(New Harvest)的成員麥森尼(Jason Matheny)說,「人工培養的肉類有許多優點。我們可精確控制肉類中的脂肪數量,可以使牛絞肉有合理的脂肪酸比例─一種可以防止、而非導致心臟病的漢堡肉片。」
CNN報導,不過,設計、製造出如同鮭魚脂肪特徵的牛絞肉並非驅使麥森尼的原動力。他說,肉類與畜牧業也是許多人類疾病的來源,如這些產品是在實驗室內培養,就可大幅降低風險。
麥森尼告訴CNN,「我們可以減少如豬流感、禽流感、狂牛症,或是沙門氏菌污染的風險」。
「我們可以在無菌情況下生產肉類,這在傳統動物農場及屠宰場裡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假如只生產可食用的肉類,一定更有效能。沒有必要養整隻動物,然後浪費75%到90%飼料。」
傳統肉類的生產對環境也有負面衝擊。聯合國最近公佈的報告、「家畜的巨大陰影」(Livestock's LongShadow)就凸顯畜牧也是造成氣候變遷惡化的因素之一。
依此脈絡,麥森尼相信,他的計畫可顯著減少肉類生產對環境的衝擊─使用較少量的水及製造更低的溫室氣體。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野生動物保育研究小組的托米士托(Hanna Tuomisto)發表的初步研究結果就指出,人造肉類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80%。
人造肉是回收傳統方式宰殺動物屠體產製出來。例如「豬肉」是從屠宰場取得的卵巢,以豬的精子授孕,轉化為胚胎後,再將其置入培養液內成長發展而成。
根據「新收穫」,全球肉類市場年營業額高達1兆美元,到2050年,需求將成長一倍。由於對衛生、動物福祉及環境的關切,人造肉是個很明顯的選項。(譯者:中央社呂志翔)980810
By Matt Ford For CNN
(CNN) -- Meat is murder? Well, perhaps not for much longer.
Artist Banksy has satirized modern farming and meat production; could in-vitro meat be a better option?
A pioneering group of scientists are working to grow real animal protein in the laboratory, which they not only claim is better for animal welfare, but actually healthier, both for people and the planet. It may sound like science fiction, but this technology to create in-vitro meat could be changing global diets within ten years.
"Cultured meat would have a lot of advantages," said Jason Matheny of research group New Harvest. "We could precisely control the amount of fat in meat. We could make ground beef with an ideal fatty acid ratio -- a hamburger that prevents heart attacks instead of causing them."
But it isn't just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designer ground beef with the fat profile of salmon that drives Matheny's work. Meat and livestock farming is also the source of many human diseases, which he claims would be far less common when the product is raised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We could reduce the risks of diseases like swine flu, avian flu, 'mad cow disease', or contamination from Salmonella," he told CNN. "We could produce meat in sterile conditions that are impossible in conventional animal farms and slaughterhouses. And when we grow only the meat we can eat, it's more efficient. There's no need to grow the whole animal and lose 75 to 95 percent of what we feed it."
Conventional meat production is also hard on the environment. The contribution of livestock to climate change was recently highligh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report, "Livestock's Long Shadow", while groups such as Greenpeace and Friends of the Earth have demonstrated how soy farming for animal feed contributes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Amazon.
In this context Matheny believes his project could significantly cu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eat production -- using much less water and producing far fewer greenhouse gases.
"We could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of meat, which currently contributes more to global warming than the entire transportation sector," says Matheny.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a study by Hanna Tuomisto, at 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Research Unit, University of Oxford, suggest that cultured meat would reduce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meat production by more than 80 percent.
Making cultured meat
In-vitro meat is made from samples of animals conventionally slaughtered. For example, "pork" is made from pig ovaries retrieved from slaughterhouses, which are fertilized with pig semen, transforming them into embryos. They are then placed in a nutrient solution, where they grow and develop.
It's a long way from the popular image of animals wandering round the farmyard in the sunshine, but then so is modern intensive farming. The factor that could take the research from the lab to the store and into refrigerators around the world is its remarkable commercial potential.
According to New Harvest, meat is already estimated to be a $1 trillion global market, and demand is expected to double by 2050. With concerns about health, animal welfare and the environment growing the appeal of in vitro meat is obvious.
Watch moreWatch Eco Solutions interview with Jason Matheny, the research scientist for in-vitro meat, and more about meat'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on CNN International at 7pm ET on Sunday, August 9.
Matheny told CNN that venture capitalists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have shown an interest in his technology, while Stegman, a sausage subsidiary of food giant Sara Lee, is a partner. The Netherlands' Government has also invested around $4 million in Dutch research into in-vitro meat production.
But it isn't just the suits who are circling with their checkbooks out -- campaign group 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PETA) have announced a $1 million prize for the first commercially viable in vitro chicken product. The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also been supportive.
"We think that a technology to produce cultured ground meats -- burgers, sausages, nuggets, and so forth -- could be commercialized within ten years," said Matheny.
"As with most technologies, successive generations should improve in price, quality, and acceptance. We don't think that matching the taste and texture of ground meats will be very difficult. Both conventional and cultured meat is made of muscle tissue. And conventional ground meat is typically highly processed. Chicken nuggets for instance, are made of something called 'meat slurry' -- it would be hard not to do better!"
Public attitude
But the public doesn't always blindly buy what companies believe they should, and acceptance of what is a very radical proposition certainly isn't a foregone conclusion. There are bound to be claims of "Frankenfoods," and reaction against the work.
"Social acceptance isn't guaranteed, but we all want meat that's safer and healthier," he said. "If cultured meat looks, tastes, and costs the same as regular meat, then I think acceptance will be high. The more we learn about the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nventional meat, the more cultured meat looks like a good alternative."
One obvious touchstone for how in-vitro-meat will be received by the public is perhaps the way GM crops were -- or were not - accepted around the world, something that Matheny draws encouragement from.
"What's interesting about the GM issue is that it has been controversial in some places, but is a non-issue for most consumers," he said.
"Most Americans are regularly eating GM foods. In any case, it's not necessarily the case that cultured meat would involve GM foods.
"We all want meat that's safer and healthier. If cultured meat looks, tastes, and costs the same as regular meat, then do we care that it's produced in a steel tank, rather than in an animal farm?
"Take hydroponic vegetables. We like the idea that they're produced in sterile water instead of dirt and manure. It's true that in-vitro meat isn't natural. Nor for that matter are hydroponic vegetables, or bread, or cheese, or wine. Raising 10,000 chickens indoors and pumping them full of drugs isn't natural, either, and it isn't healthy or safe. The more we learn about how meat is produced now, the more in-vitro meat looks like a better alternative."
Lab-produced meat also raises some ethical considerations. Kate McMahon, Friends of the Earth Energy and Transport campaigner, believe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mproving livestock conditions rather than developing in-vitro meat.
"At a time when hundreds of small-scale, sustainable farming operations are filing for bankruptcy every day, it is unethical to consider purchasing petri dish meat. Rather, we should be making it easier and more affordable to raise livestock in a safe, humane and ecologically sensitive manner," she told CNN.
Gillian Madill, Genetics Technologies spokesperson for Friends of the Earth, thinks that clear parameters for in-vitro development need to put in place: "If we can successfully develop these products, what is the defining line between lab-grown meat and natural animals?" she told CNN.
"That is an especially important question since a high level of differentiation and tissue complexity is required to replicate muscle tissue that we use as meat. We need to draw clear line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commodification of all life."
Ultimately the success of in-vitro meat may be less about consumer sensibilities and more about the hard realities of feeding a growing global population in a finite world.
"With India and China doubling their meat consumption every decade, there's no sustainable way to satisfy the growing global appetite for meat without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echnology," said Matheny.
"Cultured meat offers one solution. Improved plant-based meat substitutes offer another. I expect both will be needed."
Test tube burgers? It seems you could be eating them sooner than you might expect.
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810/5/1oph8.html
http://edition.cnn.com/2009/TECH/science/08/07/eco.invitro.meat/
PETA推出 大學生素食食譜

台灣大學生外食比例高,且健康概念不足,根據文化大學所做的調查顯示,有四成學生外食的首要考量為餐點是否美味,三成以價位為考量,是否衛生及健康僅各佔一成。最近美國的動物保護團體PETA針對大學生推出了專屬食譜書,鼓勵大學生在有限的經費及器具下,動手DIY做料理。
這本「給大學生的素食食譜書」(PETA's Vegan College Cookbook),集結了2萬多位PETA會員所提供的食譜,依簡單、經濟、美味為篩選原則,從中選出了275道料理。其中規畫了三明治、沙拉、湯、飲料、醬汁、甜點等輕食區,早餐、午餐、晚餐的建議搭配及PETA推薦經典料理。除了食譜外,哪些食材可代替肉、蛋、奶,採買及保存食材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也一併收錄在書裡。
PETA為了巔覆大學生對作菜的刻版印象,在選擇食譜上格外注重簡單及美味,讓作菜不需要想破頭、也不需要嫻熟的廚藝,使用者只要依書中的說明按步就班進行,就能把紙上美食端到自己現實生活的餐桌上,藉此增加大學生的信心,讓他們不排斥下廚,也連帶減少外食次數。PETA的創辦人英格麗女士說:「這是一本素食大學生必備的食譜書」。
來源: suiis素易
英國政府認真考慮全國禁肉 -- 英將在本世紀內全國茹素

最新的政府文件顯示,推動全英國無肉品的努力正前進中。
最近英國環境食物農村部門(*註一)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人所吃動物的數目正快速縮減中。雖然政府還未誓言禁肉,可能也不需要--因為英國已經在素食化中,這並不是愚人節的玩笑。
根據歐洲最大的動物權益鼓吹團體-國際替動物發聲素食聯盟(Viva),如果持續目前的趨勢,英國將於本世紀下半完全茹素(*註二).
最新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英國去年比前年少屠殺了一千三百多萬農場養殖動物。而此聯盟確信此一趨勢正持續中,2008年比2005年要少屠殺近五千萬動物。該聯盟並補充說明,數字下降並非因為英國從其它國家進口更多肉品。數據顯示,去年英國家禽肉的消費大幅下降了六萬七千噸(4%);豬肉消費量驚人的下降了七萬四千噸(下跌超過5%)。
國際替動物發聲素食聯盟(Viva)相信,越來越多的英國人正欣然接受一種更慈悲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官方統計數據發佈的時間更是恰到好處,大大有助於推廣該集團的國內展演《不可思議的素食者》-即將於4月18日倫敦演出。
「即使目前政府仍拒絕推動倫理和有益環境的無肉飲食,但有那麼多的英國消費者作出自己的決定繼續加入素食的行列中,真是太棒了!」該聯盟活動推動經理賈斯汀·科斯蔚說。「然而,在英國每年為了肉食,依然有幾乎九億動物被殺害。其中大多數被殺動物壽命短的駭人聽聞,生活在骯髒惡劣的環境下,時時面臨可怕的死亡。所以我們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正邁向勝利。對動物的虐待及健康,和這星球近況的關懷正與日俱增;而素食和純素提供了所有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它被需要極力推廣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編輯的補充說明》
根據Mintel市場調查(2006年),全英國人口的5到6%已持素,而且還正在上升中。 2007年為琳達麥卡特尼食品做的調查,發現約有10%的英國人不吃紅肉,少吃肉的人也大為增加,而且有三千一百萬人大部分時間吃素。純素者的數量在過去10年中也增加了十倍,多達百萬人。
平均英國人一生中吃掉11,047隻動物: 1頭鵝,1隻兔,4頭牛,18頭豬,23隻羊和羔羊,28隻鴨,39隻火雞,1,158隻雞,3,593個貝類和6182條魚。國際替動物發聲素食聯盟提供援助,給那些願意放棄或減少肉類的人。
任何人都可以在以下網站檢查自己的動物屠宰率http://www.timetogoveggie.com/
欲了解更多有關國際替動物發聲素食聯盟倡導的運動,請瀏覽http://www.viva.org.uk/
(*註一) 本新聞稿詳細的數字,請參閱http://statistics.defra.gov.uk/esg/publications/auk/2008/excel.asp (註:這些都是英國環境食物農村部門提供的最新數字,下次將於2010年3月更新)。或聯繫國際替動物發聲素食聯盟的媒體代表海倫·羅斯特或賈斯汀·科斯索取細目 (0117 944 1000或justin@viva.org.uk) 。
(*註二) 據英國環境食物農村部門的統計,英國在2008年屠殺了八億八千一百八十萬零一千土地動物(雞,鴨,火雞,豬,綿羊和牛)。若除以一千三百零三萬五千(2008年所減少食用的動物數目)= 依現行趨勢持續,英國需要67.64年才能全國茹素。 http://www.independent.co.uk/life-style/food-and-drink/reviews/an-ethical-diet-the-joy-of-being-vegan-469964.html
國際替動物發聲素食聯盟演出《不可思議的素食者》- 是歐洲此類活動中最盛大的演出 – 時間於4月18日(週六),英國皇家園藝館,勞倫斯廳與會議中心,倫敦格雷科特街,從上午10點到下午6時。門票只需4英鎊(18歲以下免費)。詳情請見www.viva.org.uk/london
新聞來源:國際替動物發聲素食聯盟(Viva) 日期: 2009-04-01http://www.viva.org.uk/mediareleases/display.php?articlepid=177
最近英國環境食物農村部門(*註一)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人所吃動物的數目正快速縮減中。雖然政府還未誓言禁肉,可能也不需要--因為英國已經在素食化中,這並不是愚人節的玩笑。
根據歐洲最大的動物權益鼓吹團體-國際替動物發聲素食聯盟(Viva),如果持續目前的趨勢,英國將於本世紀下半完全茹素(*註二).
最新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英國去年比前年少屠殺了一千三百多萬農場養殖動物。而此聯盟確信此一趨勢正持續中,2008年比2005年要少屠殺近五千萬動物。該聯盟並補充說明,數字下降並非因為英國從其它國家進口更多肉品。數據顯示,去年英國家禽肉的消費大幅下降了六萬七千噸(4%);豬肉消費量驚人的下降了七萬四千噸(下跌超過5%)。
國際替動物發聲素食聯盟(Viva)相信,越來越多的英國人正欣然接受一種更慈悲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官方統計數據發佈的時間更是恰到好處,大大有助於推廣該集團的國內展演《不可思議的素食者》-即將於4月18日倫敦演出。
「即使目前政府仍拒絕推動倫理和有益環境的無肉飲食,但有那麼多的英國消費者作出自己的決定繼續加入素食的行列中,真是太棒了!」該聯盟活動推動經理賈斯汀·科斯蔚說。「然而,在英國每年為了肉食,依然有幾乎九億動物被殺害。其中大多數被殺動物壽命短的駭人聽聞,生活在骯髒惡劣的環境下,時時面臨可怕的死亡。所以我們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正邁向勝利。對動物的虐待及健康,和這星球近況的關懷正與日俱增;而素食和純素提供了所有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它被需要極力推廣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編輯的補充說明》
根據Mintel市場調查(2006年),全英國人口的5到6%已持素,而且還正在上升中。 2007年為琳達麥卡特尼食品做的調查,發現約有10%的英國人不吃紅肉,少吃肉的人也大為增加,而且有三千一百萬人大部分時間吃素。純素者的數量在過去10年中也增加了十倍,多達百萬人。
平均英國人一生中吃掉11,047隻動物: 1頭鵝,1隻兔,4頭牛,18頭豬,23隻羊和羔羊,28隻鴨,39隻火雞,1,158隻雞,3,593個貝類和6182條魚。國際替動物發聲素食聯盟提供援助,給那些願意放棄或減少肉類的人。
任何人都可以在以下網站檢查自己的動物屠宰率http://www.timetogoveggie.com/
欲了解更多有關國際替動物發聲素食聯盟倡導的運動,請瀏覽http://www.viva.org.uk/
(*註一) 本新聞稿詳細的數字,請參閱http://statistics.defra.gov.uk/esg/publications/auk/2008/excel.asp (註:這些都是英國環境食物農村部門提供的最新數字,下次將於2010年3月更新)。或聯繫國際替動物發聲素食聯盟的媒體代表海倫·羅斯特或賈斯汀·科斯索取細目 (0117 944 1000或justin@viva.org.uk) 。
(*註二) 據英國環境食物農村部門的統計,英國在2008年屠殺了八億八千一百八十萬零一千土地動物(雞,鴨,火雞,豬,綿羊和牛)。若除以一千三百零三萬五千(2008年所減少食用的動物數目)= 依現行趨勢持續,英國需要67.64年才能全國茹素。 http://www.independent.co.uk/life-style/food-and-drink/reviews/an-ethical-diet-the-joy-of-being-vegan-469964.html
國際替動物發聲素食聯盟演出《不可思議的素食者》- 是歐洲此類活動中最盛大的演出 – 時間於4月18日(週六),英國皇家園藝館,勞倫斯廳與會議中心,倫敦格雷科特街,從上午10點到下午6時。門票只需4英鎊(18歲以下免費)。詳情請見www.viva.org.uk/london
新聞來源:國際替動物發聲素食聯盟(Viva) 日期: 2009-04-01http://www.viva.org.uk/mediareleases/display.php?articlepid=177
抗大腸癌 減肉減油「食」在必行、吃肉較易短命
酬酒吸菸嚼檳榔造成的癌症已不是最主流,肉食(動物蛋白質與油脂)才是!!
為什麼健保局總是虧損?? 因為富裕的社會太多人自己找病來生!!

抗大腸癌 減肉減油「食」在必行
預防大腸癌,減肉減油飲食革命啟動!衛生署最新統計,我國罹患大腸直腸癌人數已破萬,居十大癌症首位,醫界認為這是國人飲食習慣的「警訊」。高油脂西式食物和嗜吃紅肉及燒烤油炸的不當烹調,導致罹癌人數直線上升,醫界正醞釀從各醫學會推動「減肉減油」。
大腸直腸醫學會前理事長、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幾年前即預言,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數將竄升到第一,醫界也預估大腸直腸癌人數今年「破萬」。沒想到衛生署公布九十五年度數據,人數已達10248人,足足提早了兩年達成,醫界憂心忡忡。
大腸癌人數榮登十大癌症首位
台大腫瘤部謝銘鈞醫師指出,研究發現,越開發的國家,大腸癌、乳癌患者增加越快,因為這兩種癌症和飲食有極大相關。美國警覺到問題,這幾年不斷宣導健康飲食及早期篩檢,台灣民眾再不改變飲食,大腸直腸癌恐怕繼續上飆。
王輝明表示,吃太多紅肉及高油脂食物容易增加罹癌風險,尤其高蛋白食物經高溫燒烤、油炸、煙燻後,易產生異環胺致癌物質。他從十多年前受戒後開始吃素,也一概要求求診病患不准吃肉、盡量吃素。
王輝明分析,人體大腸的構造比較適合多吃植物性食物,高纖的蔬菜、水果、全榖類食物可幫助腸道正常蠕動,讓排便順暢,飲食「多蔬少油不炸」就能達到保養腸道的功效。他計畫在醫學會提案,推動國人飲食改造計畫,及早防範大腸癌。
六年前被診斷罹患第三期大腸直腸癌的腦神經外科醫師許達夫,形容自己曾是「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很少吃蔬菜水果,錯過吃飯時間隨便吃鹽酥雞,上館子也選燒烤、火鍋等高熱量、高蛋白食物。
醫師自身抗癌經驗,鼓吹方便素
罹癌前,他大便出血一直以為是痔瘡,拖了五個月後確診,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他選擇放射性治療,並以氣功、生機素食、營養調理等自然療法,目前體內已經沒有癌細胞。他以自身的例子大力鼓吹民眾吃方便素。謝銘鈞則建議民眾掌握「多運動、多喝水、多纖維」及「少鹽、少油、少吃」三多三少的生活原則,現代人普遍吃太多,會造成身體負荷,他個人每天步行萬步,還選訂每周一天進行「斷食清腸」,只喝水或吃青菜,類似回教每周一次齋戒日。
針對50萬人調查 每日吃紅肉易早死
更新日期:2009/03/25 03:07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一項針對五十萬名美國中老年人的大規模調查發現,如果每天吃四盎斯的紅肉(約一個小型漢堡的量),在未來十年內死亡的機率會增加30%,而且大部分是死於心臟疾病和癌症。香腸、燻肉等處理過的肉類同樣會增加死亡風險。之前已發現紅肉與心臟疾病、癌症的關連,但這項研究是第一個針對吃肉與死亡風險關連性的大型研究。但若經常吃魚、雞肉、火雞肉及其他家禽,反而會"略為"減少死亡風險。 < 如果你完全不是肉食動物,死亡風險不就更低了嗎 ?
來源: 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6,57&id=5489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25/4/1gn73.html
為什麼健保局總是虧損?? 因為富裕的社會太多人自己找病來生!!


抗大腸癌 減肉減油「食」在必行
預防大腸癌,減肉減油飲食革命啟動!衛生署最新統計,我國罹患大腸直腸癌人數已破萬,居十大癌症首位,醫界認為這是國人飲食習慣的「警訊」。高油脂西式食物和嗜吃紅肉及燒烤油炸的不當烹調,導致罹癌人數直線上升,醫界正醞釀從各醫學會推動「減肉減油」。
大腸直腸醫學會前理事長、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幾年前即預言,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數將竄升到第一,醫界也預估大腸直腸癌人數今年「破萬」。沒想到衛生署公布九十五年度數據,人數已達10248人,足足提早了兩年達成,醫界憂心忡忡。
大腸癌人數榮登十大癌症首位
台大腫瘤部謝銘鈞醫師指出,研究發現,越開發的國家,大腸癌、乳癌患者增加越快,因為這兩種癌症和飲食有極大相關。美國警覺到問題,這幾年不斷宣導健康飲食及早期篩檢,台灣民眾再不改變飲食,大腸直腸癌恐怕繼續上飆。
王輝明表示,吃太多紅肉及高油脂食物容易增加罹癌風險,尤其高蛋白食物經高溫燒烤、油炸、煙燻後,易產生異環胺致癌物質。他從十多年前受戒後開始吃素,也一概要求求診病患不准吃肉、盡量吃素。
王輝明分析,人體大腸的構造比較適合多吃植物性食物,高纖的蔬菜、水果、全榖類食物可幫助腸道正常蠕動,讓排便順暢,飲食「多蔬少油不炸」就能達到保養腸道的功效。他計畫在醫學會提案,推動國人飲食改造計畫,及早防範大腸癌。
六年前被診斷罹患第三期大腸直腸癌的腦神經外科醫師許達夫,形容自己曾是「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很少吃蔬菜水果,錯過吃飯時間隨便吃鹽酥雞,上館子也選燒烤、火鍋等高熱量、高蛋白食物。
醫師自身抗癌經驗,鼓吹方便素
罹癌前,他大便出血一直以為是痔瘡,拖了五個月後確診,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他選擇放射性治療,並以氣功、生機素食、營養調理等自然療法,目前體內已經沒有癌細胞。他以自身的例子大力鼓吹民眾吃方便素。謝銘鈞則建議民眾掌握「多運動、多喝水、多纖維」及「少鹽、少油、少吃」三多三少的生活原則,現代人普遍吃太多,會造成身體負荷,他個人每天步行萬步,還選訂每周一天進行「斷食清腸」,只喝水或吃青菜,類似回教每周一次齋戒日。
針對50萬人調查 每日吃紅肉易早死
更新日期:2009/03/25 03:07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一項針對五十萬名美國中老年人的大規模調查發現,如果每天吃四盎斯的紅肉(約一個小型漢堡的量),在未來十年內死亡的機率會增加30%,而且大部分是死於心臟疾病和癌症。香腸、燻肉等處理過的肉類同樣會增加死亡風險。之前已發現紅肉與心臟疾病、癌症的關連,但這項研究是第一個針對吃肉與死亡風險關連性的大型研究。但若經常吃魚、雞肉、火雞肉及其他家禽,反而會"略為"減少死亡風險。 < 如果你完全不是肉食動物,死亡風險不就更低了嗎 ?
來源: 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6,57&id=5489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25/4/1gn73.html
(2009-03-31) 拒進屠宰場 母牛流浪九個月
英國一頭母牛,不願意進屠宰場,變成牛排讓人吃,擺脫主人,流浪了九個月,感動了善心人士,把他買了下來,頤養天年。
這頭蘇格蘭高地牛九個月前,主人要把他送進屠宰場的時候,奮力衝出。這段時間,一直在英國鄉間流浪,餐風露宿。還好他的需求不多,餓了就吃點草,渴了就喝點溪水,過得倒很愜意。
最近,有人發現了他,通報給保護動物協會。協會抓住了母牛,根據洛印找到了主人。外界才知道了這頭牛的流浪故事。一對好心的夫婦聽說了,給了主人五百英鎊,兩萬五千台幣,買了下來,交給動物安置所,讓他終老。現在這頭牛大概不用受那一刀之苦了,不過,關在安置所可沒有在外面自由。
來源: 中廣新聞網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31/1/1h0h5.html
這頭蘇格蘭高地牛九個月前,主人要把他送進屠宰場的時候,奮力衝出。這段時間,一直在英國鄉間流浪,餐風露宿。還好他的需求不多,餓了就吃點草,渴了就喝點溪水,過得倒很愜意。
最近,有人發現了他,通報給保護動物協會。協會抓住了母牛,根據洛印找到了主人。外界才知道了這頭牛的流浪故事。一對好心的夫婦聽說了,給了主人五百英鎊,兩萬五千台幣,買了下來,交給動物安置所,讓他終老。現在這頭牛大概不用受那一刀之苦了,不過,關在安置所可沒有在外面自由。
來源: 中廣新聞網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31/1/1h0h5.html
Subscribe to:
Posts (Atom)